初秋时节,漫山遍野的高粱染红了七星关大地,一串串颗粒饱满、均匀的高粱,在微风中弯腰点头,村民们头戴草帽,背着背篼,趁着晴好天气抢抓收割,确保高粱颗粒归仓。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高粱,我家就种了10多亩,相比以前种包谷,每亩多800多元的收入。”七星关区田坎乡田坎村主任陈平说,高粱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周围村民的就业,带火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革命,立足水土、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高粱生产布局,持续推动高粱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种植、合同收购、规范管理”模式,带领群众致富,引领产业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以订单农业生产为主旨,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田坎乡党委书记吴付祥介绍,该乡与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村民负责栽种,成熟以后由公司回收,解决群众销路的后顾之忧。今年由于田间管理到位,高粱长势喜人,目前该乡种植高粱8000多亩,亩产约500斤,预计产量400万斤。
8月24日一大早,在海子街片区高粱加工收购点,刚刚收获的红高粱堆成了小山,一颗颗饱满的高粱在初筛机的吞吐下不断流入各条生产线,脱粒、烘干、去杂、抛光、分拣……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该收购点占地面积9760平方米,拥有烘烤机、烘干机、精选机等设备,烘干机日产能约400吨,精选机日产能约300吨。
“高粱籽粒由青色变红,90%穗子成熟即可进行采收。”海子街片区高粱加工收购点负责人廖宏介绍,今年全区各乡镇采收的高粱穗统一由毕节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通过“分乡镇分点收购脱粒、集中统一烘干收储、保底价格收购”的保障机制,畅通销路,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随着高粱陆续成熟,为加快高粱收购速度,盛丰公司在七星关区设立3个收购点,分别位于海子街片区、生机片区和大屯片区。公司按照鲜穗3元/公斤、干籽粒7.6元/公斤左右的价格进行收购,每天收购量约15吨,后期收购量将持续增大。
目前,七星关区种植的高粱主要为红缨子品种,具有粒小、皮薄、颗粒饱满、能经受多次蒸煮等特点,是酿造酱香型茅台酒的核心原料。我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为高粱提供了优质的天然生态环境。
“今年我区主要采取种植农户、种植主体补助的形式发展红缨子高粱种植,每亩种植按照150元至260元进行补贴。”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周云介绍,目前,全区种植高粱约6.3万亩,涉及29个乡镇,预计干籽粒产量将达1.5万吨。
此外,为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残损率,确保农户增产增收,连日来,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往返于各个高粱种植地块,围绕高粱科学病虫害防治、抢收、仓储、收购等关键环节,为村民提供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群众管护能力,提升单产水平。
“当前,我区种植的高粱产量质量看好。”周云说,下一步,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持续强化宣传,全力有序推进高粱采收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优质高粱供应和群众增收。
监制 | 黎秀禹 终审 | 向昆鹏
编审 | 穆立坤 编辑 | 付娟
记者 | 李金苗、万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