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亩产505.37公斤!余庆县龙家寨“揭榜挂帅”高粱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一年好景,莫过于“丰收”最抚农民心。

当前,余庆县近7万亩高粱陆续成熟,8月15日,记者走进余庆县龙家镇新坪村梅子组,只见遍地高粱红满天,一穗穗成熟的酒用“红珍珠”被压弯了腰,在烈日下泛着金光。

一大早,种植户刘宁芳就来到地里,准备着他的丰收测产大事。


(相关资料图)

“农民嘛,一年到头都围着粮食转,今天有专家来对我们的高粱进行测产,还有点激动,提前过来做好测产的准备工作。”火红的高粱穗下,刘宁芳翘首以盼专家们的到来,“得益于镇农技人员的全程指导,今年这高粱是长得真好,对于测产很有信心!”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两台收割机驶入高粱地,高粱秆随之被卷起送入机器,籽秆分离、秸秆粉碎,就地还田,黄灿灿的高粱穗变成黄澄澄的颗粒倾泻而出,直接“流”进粮食袋。

测产现场

“经过我们严格的测算,去除杂质和水分后,亩产达到505.37公斤”,省市县测产验收专家通过现场采收、脱粒、称重等方式实地测量1.9亩地块后,向大家公布了高粱亩产的喜人成果。

“丰收来之不易,太感谢大家了!”听到专家公布的测产数据,刘宁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直言今年的丰收离不开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他告诉记者,从种植到管护,当地农技专家都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为丰收保驾护航。

高粱种植户刘宁芳

望着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高粱粒,丰收的喜悦也涌上了龙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们的心头。

去年4月,贵州省启动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推动农业技术服务到产业、服务到基层、服务到农户,确保农业丰收。其中,“揭榜挂帅”是行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以基础性示范服务和创新性技术竞赛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申请“揭榜”,把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帮助百姓增钱增粮。

榜单发布后,全省农技人员积极响应。龙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也积极揭榜,由基层高级农艺师倪思羽和同事蔡辉、雷明、王代玉、廖登政、梁昌海等10名成员组成了酒用高粱团队,在新坪村梅子组120亩高粱种植基地揭下了酒用高粱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的榜单。

龙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基层高级农艺师倪思羽

榜单要求以百亩为基本单位,要求绿色防控率达100%,较农户民防区化学使用量减少20%以上。

对于首次揭榜,倪思羽团队直言,也曾担心做不好,“从来没有揭榜过,害怕经验不够。”

“路不行不至,事不做不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技专家重任在肩。农时不等人,来不及思虑,倪思羽团队便投入到榜单的工作中去。

“我们首先根据土壤、水质、地形以及病虫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了优质高产、抗性好的‘红珍珠’品种,搭配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示范片的效果,确保粮油产量和品质。”团队成员王代玉说,大家一有空就到地里去,察看高粱生长情况。

所谓绿色防控,是指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手段,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技术。

农技人员问诊把脉,科技助力秋粮丰收。倪思羽团队通过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不断提升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了高粱防控效果、防控能力,降低了防护成本。

“你看,这些高粱由于得到科学种植和精心管护,高粱秸秆没有病斑,田间沟垄清洁干净,高粱处于青秆成熟,肥水管理好,整个高粱生长期既保证了足够的水分,也得到了充足的阳光照射和病虫害防治。”倪思羽告诉记者,在高粱生长期,就和团队成员做好技术培训,指导村民科学做好培土、追肥、抗旱防涝等田间管理,采用诱虫板、性诱剂防治病虫害发生,无人机“飞防”进行统防统治,保障高粱高产丰收。

倪思羽(左一)和团队同事们

眼下,龙家镇高粱陆续收割,倪思羽团队又投入到全镇其他农作物生产中去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倪思羽和团队成员们告诉记者,来年,将争取揭更多榜单,啃下一个个技术难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为全省粮食、特色农业产业的安全生产贡献技能,为新时代农技推广事业、推进乡村振兴不懈努力,在这片希望的大地上,留下了出彩农技人最美的身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吴采丽

三审 赵勇军

关键词: